闲者

神话学民科

罗摩的伟大者之腕/救世神刀在史诗原典中的完整版本

这几天才完成的很久以前的一个想法,整理出罗摩从众友手里获得的全部法宝都有哪些,通过同时参考中译本与两个英文版再加上智慧图书馆的帮助把它完成了。

史诗中分两章描写这些法宝,第一章都是各种飞轮、罥索、钉头锤、梭镖(也就是法宝Astra)这样效果明确而形之有物的武器,而第二章列出来的名单与其说是武器,不如说就只是千名颂那样的外号名单(例如“莲花似的肚脐”就是奎师那的称呼),基本上就是些抽象的形容词,对二次创作而言就是毫无意义,除了Dṛḍhanābha(不动之空)这个唯一涉及法术之外的部分我就不写解析了,单纯将它们的翻译排列出来。

顺带先在最前边说明一下Astra这个东西,它的本意是“星星”,是起源于原始印欧语的古老词汇,像是希腊语中的闪电ἀστραπή/asteropḗ一词就是由ἀστήρ(星)+ὀπή(光)组合而来(大概是星之光=天之光=雷电之光的逻辑?),在印度文献中,其最初被用来称呼梭镖一类投掷武器,后来在史诗中则演变成一种神明授予人类的魔法兵器,通过念诵咒语,将神力附加在武器、目光、思想上并发射出去,或者是直接召唤对应神明的神器与其所支配的自然现象用来战斗,两大史诗的汉译本将它翻译为梭镖、武器、法宝。

Daṇḍacakra,惩戒之轮:Daṇḍa意为刑罚、惩戒,死神阎摩持有的刑杖即是以其为名。Cakra意为轮,音译查克拉,可以指战车的车轮、人体内的脉轮、神明脑袋后边的轮光以及印度特有的兵器飞轮,类似于气圆斩那样扔飞出去切割敌人的锋利圆盘。

Dharmacakra,正法之轮:Dharma意为法、真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达摩。

Kālacakra,时间/死亡之轮:Kāla意为时间或死亡,也是其拟人化形象的名字,象征着时间流逝导致死亡来临。

Viṣṇucakra,毗湿奴之轮:毗湿奴/奎师那的象征神器是名为妙见(Sudarshana)的飞轮,工巧天以太阳神苏利耶的碎片(准确的来讲是颗粒状的“光粒”)打造而成。

Indracakra,因陀罗之轮:没啥好说的,反正因叔本身大概不怎么用飞轮。

Dharmapāśa,正法之索:pāśa意为套索,汉传佛教译为罥索。

Kālapāśa,死亡/时间之索:死神阎摩的套索,原型为海神伐楼那的套索。

Varuṇapāśa,海王之索:Varuṇa,伐楼那,吠陀时期与密特拉成对的大神,地位唯有因陀罗可与之相比,真理/法(Rta)的掌控者,后来地位跌落,神职局限于海神、水神,是一切水族、龙蛇与阿修罗的统治者,套索为他的象征神器,以蛇皮制成,佛经中译为蛇索、龙索,《摩诃婆罗多》中阿周那从诸神那里获取的法宝中就有伐楼那赠予的套索,后来被他用来暂时抵御马嘶放出的那罗延法宝。

Śūlavara,至上的三叉戟:Śūla意为矛,通常特指湿婆的三叉戟,vara意为极好的,所以其含义可能为“最好的矛”。

Pināka,湿婆的三叉戟:皮那卡,湿婆的象征神器,被认为是其所持有的三叉戟或者神弓,两种说法在神话中被解释为原本是三叉戟,摔变形后就作为弓使用。值得一提的是不知道为啥国内不少文章在皮那卡后边标的注音是阿贾伽瓦……也是湿婆之弓的名字就是了。

Modakī,破碎之槌:两柄钉头锤/狼牙棒(Mace)之一,含义为挫败、破碎、粉碎。

Śikharī,顶上之槌:两柄钉头锤之一,意为山峰、山顶或者寺庙等建筑的顶部,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个词会用在这里。

Vajra,金刚杵:因陀罗的象征神器,作为雷神的武器而具有雷电的含义,因其无坚不摧的特性又被作为金刚石的称呼,在佛教中衍生出一系列以金刚为前缀的神佛。最开始似乎只是材质包括岩石、木材、金属的钉头锤,后期的神话中则是因陀罗为了打倒弗利多而请工巧天以仙人的骸骨打造而成。

Śuṣka,干燥之雷:两个雷霆(Aśanī)之一,Śuṣka意为干燥、干旱。区别于“作为雷神的武器而象征雷电”的Vajra,Aśanī更倾向于单纯作为元素、自然现象的雷电。

Ārdrā,潮湿之雷:两个雷霆之一,Ārdrā意为湿润、潮湿。与Śuṣka放在一起作为雷电的名字,可能是象征雷雨之神通过降雨与否来控制干湿的力量。在另外一个版本中将Śuṣka和Aśanī二者作为两个钉头锤的名字,而没有提到Ārdrā。

Brahmaśiras,梵颅法宝:含义为梵天的头。在《摩诃婆罗多》中为持斧罗摩、毗湿摩、德罗纳、阿周那、马嘶、迦尔纳等人物都持有的一种威力极大的法宝,威力比普通的梵天法宝(Brahmastra)更强,有着不能对凡人使用的限制,其威力足以焚烧世界,而如果有第二个梵颅法宝相互抵消,其余波也能让整片区域十二年都无法下雨,著名阴谋论《众神的战车》因此将它视为会造成严重辐射的核武器。从其字面意思来看,指向的事件为梵天被湿婆斩下第五个首级的神话,而阿周那从湿婆化身的猎人手中获取的兽主(Pasuptstra,湿婆的别名,兽之主)法宝就有着类似的描述,因此被认为就是同一个法宝,只不过梵颅的效果只是单纯的高热,而兽主是释放高热的同时以箭雨消灭敌人后会召唤大量魔物与猛兽吞噬尸体。

Nārāyaṇastra,那罗延法宝:Nārāyaṇa,遍入天那罗延,毗湿奴的异名之一,最初是哲学概念,那罗(Nārā)是水/人,那罗延(Nārāyaṇa)以其为自己的道路(Ayana)而得名,二者的人格化就是行动与不动的两位至高原人,而阿周那与奎师那就被认为是他们的转世,随着史诗的流传与演变,奎师那逐渐成为毗湿奴最主要与最重要的形象之一,其别名那罗延也就成为了相当于至高梵的存在。这里的那罗延法宝,应当只是一种单纯以那罗延为名的普通法宝,因陀罗吉特也使用过,被罗什曼那以反制的咒语将其破除,而在《摩诃婆罗多》中,那罗延法宝是由那罗延化身的婆罗门赠予德罗纳,然后德罗纳又赠予自己的儿子马嘶,在德罗纳被非法手段杀害后,马嘶为了复仇而将其用出,表现为数量庞大的箭矢、黑铁球、百杀器、飞轮等燃烧着的武器源源不绝从天而降,敌人越是抵抗其威力就越是强大,甚至可以杀死拥有不死性的存在,但是它却不会攻击放下武器、求饶投降或者逃跑的人,且一个人如果使用第二次就会反过来被它杀死,奎师那说出它的机制,让全军扔下武器放弃抵抗,不信邪的怖军冲上去刚正面反而刺激了那罗延法宝变的更加强大,阿周那与奎师那顶着伐楼那套索暂时防御住它的光焰,强行将怖军拉下马车扔掉他的武器,在确定没有可以攻击的目标之后法宝这才停止了运作。

Agneyastra,火神法宝:Agne,即Agni,火神阿耆尼,以其为名的法宝在两大史诗中被多次使用,效果就是如同火神般释放火焰灼烧敌人,会被能够控水或降雨的伐楼那法宝(Vāruṇastra)防御、抵消。前文作为钉头锤之名的Śikhara在这里作为火神法宝的名字。

Vāyavyāstra,风神法宝:Vāya,风神伐由,神猿哈奴曼与大力士怖军的父亲,以其为名的法宝也在两大史诗中被多次使用,效果就是如同风神般掀起狂风用来攻击或防御。在这里也被称呼为Prathama,意为第一、最初、主要。

Hayaśiras,马头法宝:含义为马的头,是位于大海深处不断吞噬海水、拥有母马的脑袋的造型的一股火焰,其原型可能是化身为母马的阿耆尼,神话中对它的来历有着复数不同的说法,湿婆与毗湿奴都因为被视为它的起源而以其为自己的异名之一,例如在湿婆的场合下是因为被激怒之后化为火焰的愤怒无处可去而将它射入海中(与水持的诞生一模一样),被佛教吸收后衍生出马头明王的形象。

Krauñca,麻鹬法宝:意为鹤、苍鹭或麻鹬,也是一个阿修罗的名字,他化作一座山的时候被施加咒语而固定成这个模样无法变回去,后来被人一箭射碎。

Kaṇkāla,骸骨之杵:含义为骨头、骷髅,中文版翻译为“姜迦罗可怕的杵”,英文版后边没写杵。

Kāpāla,头骨之箍:含义为头骨,中文版翻译为“天灵盖箍子”,英文版后边没写箍。

Kiṅkiṇī,铃铛之环:意为铃铛,通常被女性在脚踝挂一圈作为饰品,中文版没有这个词。

Rākṣasas,罗刹法宝:食人妖魔罗刹,通常被认为是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之前在此生活的土著被丑化的形象,以其为名的这个法宝在英文版中被形容为用来屠宰所有动物,中译本在同一个位置写的则是阿修罗法宝(Asurastra),后来罗波那有使用过,可以将箭矢化作燃烧的魔物猛兽的头部。

Vidyādharastra,持明法宝:持明(Vidyādhara)为一类飞天女仙的统称。

Nandana,剑宝:含义不明,汉译本将其作为持明法宝的名字,但是参考英文版,其应该指的是后一句所说的“珍贵的宝剑(剑宝)”,从这个角度考虑,我推测它可能与毗湿奴/奎师那所持有的神剑Nandaka有关。

Manava–astra:意为少年、青年的法宝,属于乾闼婆(Gandharva),中译本形容为冷箭,英文版在astra前边连续写了Bava、Shitesu、Manava三个词,Bava意为出生,Manava是少年,Shitesu意思不明。

Saura,太阳法宝:苏罗(Saura)意为太阳、太阳崇拜,水中之火,对苏利耶或阿耆尼的称呼。

Prasvāpana,催眠法宝:含义为令人入睡的、催眠的,耆那教的故事中用其让罗波那与他的大军陷入沉睡,《罗怙世系》中罗摩的祖先罗怙与《摩诃婆罗多》中的大英雄毗湿摩都持有过这件法宝,前者以之击溃了情敌们率领的大军,后者则是在与师父持斧罗摩大战僵持无果后从梦中回忆起前世拥有的这件法宝。

Praśamana,痊愈法宝:含义为安抚精神、治愈疾病。

Saumya,月亮法宝:月亮的别称,与苏摩酒有关。

Darpaṇa,宝镜:含义为镜子,众多神明都以其为持物,英文版形容它拥有干涸的力量,能使人痛苦和悲伤。

Varṣaṇa,降雨法宝:中文版没有,意为降雨,也有降雨法术的意思,也被作为一朵云的名字。

Śoṣaṇa,干枯法宝/枯萎之箭:意为干涸、干燥、枯萎,迦摩的五支花箭之一,这在里似乎是与前边的降雨法宝形成对应。性力派坦陀罗文献中其为五个Praṇavas之一,是与水元素相对应的火元素,呈现为一火轮,能使敌人脱水。

Saṃtāpana,激情之箭:意为燃烧、折磨、激情,迦摩的五支花箭之一。

Mohana,着迷之箭:意为迷惑、诱惑、着迷、变得迟钝,迦摩的五支花箭之一,前缀为毕舍遮(piśāca,食尸恶鬼)法宝。

Madana-astra,爱神法宝:Madana意为激情、兴奋,迦摩的别名,坎达尔帕(Kandarpa,迦摩的另一个名字)将其赠予众友仙人,具备着让敌人无法控制地发情进而不能战斗的力量。英文版称Mohana与Paisha(词源、词义都不明)两个法宝都相当于Madana。

Vilāpana,哀恸法宝:意为哀嚎、哀叹、哭泣、引发这些行为的武器、毁灭、死亡。

Tāmasa,黑暗恶疾:主流含义是一条河流的名字,此外主要还有“娱乐、奇观、滑稽戏”与“黑色、黑暗、恶魔引发的疾病”两种方向的意思,这里作为武器的话应该是第三种。

Saumana,懒惰法宝:不明,有“一朵花”的意思。英文版前边有一句“让人懒惰的武器”指代不明,疑似指的是Saumana,但中间有一个“and”,无法确定到底是不是。

Saṃvarta,光之流星/灭界之火:在天文学中用来称呼计都(不祥的流星、彗星)一类发光天体,而在性力派中则是被母马吐出来毁灭世界的火焰,通过摧毁旧宇宙提供让新宇宙诞生的力量。

Mausala,战杵:棍棒、杵。

Sattyastra,真理之火:Satya的含义为真理、真实,一种火焰及其拟人形象的名字,Agni–Satya是Agni–Niścyavana之子,是死神Kāladharma(死之正法)的下属,又名Niṣkṛti(赎罪),他能减轻世人的痛苦,也能照亮人们的家和花园。

Māyādhara,虚幻法宝:意为欺骗、虚幻。前半截为摩耶(幻力)。后半截Dhara主流含义为地球,也有“流动(之物)”的意思,性力派中为甘露,瑜伽中为清理尘埃的水流(用来比喻克制、征服自己的内心)。

Tejaḥprabha,夺光法宝:被形容为能够夺走敌人的威力与能量,前半截tejaḥ相当于Jaṣ,意为杀死、杀害、打击,后半截prabha意为光、发光的、光线、光轮、闪耀、辉煌,二者组合起来意思就是“消灭光辉”。

Śiśira,冰冻法宝:意为冬季、寒冷、霜冻,也是月亮的名字之一,中译版将其视为月神法宝(Somastra),但英文版这一段落排版混乱,Śiśira与Somastra没有放在一起,无法确定是否为同一种东西。

Tvaṣṭṛastra,工巧天法宝:以工巧天毗首羯磨为名的法宝,具体效果不明。中译本说就是Sudāmana,效果与词源都不明,英文版则没写这个名字。

Dāruṇa,无情法宝:意为可怕、恐怖、残酷、无情。中译本称其为太阳神Āditya的法宝,英文版则没提。

Dṛḍhanābha,不动之空:能够限制其他魔法武器。前半截dṛḍha意为坚定不移,后半截nābha意为天空、以太、五大中的空元素。

以下是第二章中的外号名单:

诚实的,真正著名的,大胆勇敢的,凶暴野蛮的,避开目光,转过脸,面朝下,可感知的,无法感知的,不规则的,好肚脐,十眼,百嘴,十首,百腹,莲花似的肚脐,大肚脐,有肚脐的鼓,发光的,消瘦的,妨碍者,无垢的,团结的,黄色,达伊提耶,令人痛苦的,父亲的,善意的或有思想的,震动,摩羯罗鱼,短弯刀,财富(宝藏、奖品、战利品、赌注、谷物),谷物(大米、小麦等),迦摩之形,遵从自己的意愿,迷人的,保护,打哈欠,征服一切者,摧毁一切者,(用弓箭)瞄准,伐楼那

评论(1)

热度(6)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